認識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 Disease 的照護與復健
一、什麼是帕金森氏症?
二、為什麼會得到帕金森氏症?
<圖片來源由此進入>
基底核的主要功能是參與自主運動的控制,和記憶、情感、獎勵學習等高級認知功能。這些訊號都需要透過多巴胺在神經之間傳遞。
多巴胺的缺乏使基底核喪失參與這些調節機制的能力,造成動作困難,與認知障礙。
此外,帕金森氏症患者亦會喪失交感神經傳遞物質:正腎上腺素,導致受交感神經所控制的心跳、血壓出現異常,消化系統也會變得遲鈍。
三、誰是帕金森氏症的高風險族群?
<1>年紀因素
<2>家族病史
早發性帕金森氏症可能和家族遺傳有關。科學家也發現特定基因序列容易引起帕金森氏症,但這樣的比例僅佔患者總數的10-15%。其餘患者大多找不到與家族病史的關聯。
<3>性別因素
在流行病學 研究中,男性得到帕金森氏症的比例相對於女性高,大約2:1。
<4>暴露於環境毒素中
四、帕金森氏症的診斷
五、帕金森氏症患者會有哪些症狀
<1>休息時手部顫抖
<2>肌肉僵化
<3>動作不能
● 自動化動作喪失 所謂「自動化動作」是指不需要經過大腦控制,身體自然而然產生的動作。例如:走路時雙手前後擺動、眨眼、微笑等。 帕金森氏症患者會喪失這些動作,導致表情變得僵硬,走路也變得不自然。
<4>語言能力降低
帕金森氏症患者說話會逐漸變得模糊不清,且漸漸變得沒有音調起伏。
<5>寫字越來越小
字跡越寫越小也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的症狀之一。
六、帕金森氏症患者生活上的不便
<1>動作極度緩慢、容易跌倒
<2>臉部表情和口部動作變少
帕金森氏症患者因為失去自動化動作,臉上不再出現眨眼、微笑等動作。
說話變得含糊不清,到了後期吞嚥會變得困難,出現流口水、吃東西容易嗆到等問題,此階段要小心避免吸入性肺炎 。
<3>白天嗜睡、夜間睡眠品質差
<4>情緒低落、動機缺乏
這部分除了使用藥物改善之外,家人、朋友的陪伴、或是在有照護者陪同的情況下多出門散心,都是不錯的方法。
七、帕金森氏症會痊癒嗎?
八、帕金森氏症的運動處方
<1>運動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好處
● 改善認知功能、睡眠品質、便秘等帕金森氏症帶來症狀
<2>帕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建議
● 固定式腳踏車
<圖片來源由此進入>
中強度有氧運動包含:走路、游泳、自行車等強度不高,但是時間可以維持大約30-40分鐘左右的運動。
其中又以固定式腳踏車操作起來最安全,也最容易在家中執行。除了有效提高血液循環與心肺耐力,利用腳踏車前後輪流踩踏的動作,也可以促進患者行走時手腳前後擺動的協調性。
如果家裡空間不大,也可以用簡易的踏步機(如下圖)取代。使用時要選擇穩固、有椅背的椅子,最好讓椅背靠牆,以免患者施力不當時,連著椅子往後摔。
<圖片來源由此進入>
<圖片來源由此進入>
● 水中有氧
在泳池中行走、抬腳或是簡單的蹲站動作,利用水的浮力,讓患者感覺身體更輕盈,比在陸地上更容易達成這些動作。
若是在溫水泳池,溫水浴本身具有緩解肌肉僵硬的效果,更可以舒緩帕金森氏症患者因為肌肉僵硬所帶來的疼痛與不適感。
● 太極拳
太極拳非常強調步伐穩定與平衡感,在緩慢的動作之間進行重心轉移,非常適合帕金森氏症患者,既安全且重複性不高,比起前兩項運動或許更加有趣。
太極拳算是台灣常見的運動,可以由照顧者陪同參加社區的太極拳團體,既滿足運動需求,也增加外出與人互動的機會。
<圖片來源由此進入>
● 肌力與肌耐力訓練
適度的肌力與肌耐力訓練,可以幫患者建立日常生活所需的力量。
例如從椅子上站起來需要臀部跟大腿的力氣,拿取東西的時候雙手要有抓握的力量。當肌肉變得強壯,生活中的許多事也會變得簡單。
肌力訓練的內容可以隨著患者的能力做調整,但總體而言,一定要讓患者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訓練。例如移除周圍的堅硬物體,靠牆或是周圍有扶手可以抓握,最好是在有照護者從旁監視下進行。
此外,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肌力訓練建議一次專注一個肌群,不需要做太複雜的動作,讓患者專心感受單一肌肉群的控制。
九、結論
雖說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,但有許多方法可以延緩甚至改善其症狀。
<封面圖片來源,點此進入>